前言最近,房地产企业掀起了一轮反贪潮。
2018年,万达中区,有项目公司以卖房难为由,串通集团高管,放宽审批权,将房子以极低的折扣,卖给外部供应商,然后,从中赚取差价。
万达内部调查后发现,涉及集团公司、区域公司20多人,其中,集团高管个人非法所得金额高达千万。
后来,万达报警,2名高管被带走,还有一名高管出逃美国,其余基层违规员工被直接开除。
朗诗地产更是在一年之内,把三名高管送进监狱。
其中最新的是,今年5月,拿下的邓敏,他已经在朗诗工作13年,做到成都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根据公告,邓敏在任职期间,在项目收购、营销事项上涉嫌经济犯罪,情节严重。
朗诗随后高调宣布了这个信息,并且给予此次案件的举报人30万元奖励。今年7月初,全国排名前5的地产巨头融创曝出腐败案,涉事资金有可能过亿:无锡公司营销总、上海公司营销总,可能通过内部房源和特价房倒卖,获取不法利益。
过去一年多相继曝出贪腐案的还有:
陕西房企天地源发布公告,公司总裁李炳茂、副总裁马小峰涉嫌违纪违法。
雅居乐地产集团海南区域总裁简毓萍、雅居乐地产集团广州区域副总裁蔡小鹏因严重廉政违纪,被开除解雇。
中粮置地成都公司原总经理熊启中因存在利用职务便利收受巨额财物等违纪行为被开除。
复星国际董事长郭广昌又以整肃内部贪腐的名义,将海南亚特兰蒂斯商旅发展有限公司副总裁及其两名下属移交相关部门。
有媒体曝料,此次被整肃的高管是一位主管营销的副总裁,将部分公寓与别墅加价出售给购房者,以此获利近两亿元。
老百姓感叹:为什么地产行业一边喊着“活下去”,一边不断上演各种贪腐案,金额动不动几千万甚至上亿,这开发商到底是有钱还是没钱?
在地产圈浸染10多年的小编告诉你,地产圈的贪腐根本不是新鲜事,10多年前到现在一直都有。
原因是地产的高利润。
随便一套房几百万,随便一个楼盘1年销售额几亿甚至几十亿,排名全国前三的开发商每年销售额达到5000亿,即使利润按10%计算,也是天文数字。
每天守着巨额财富,难免不动心,而且卖房子还存在很多贪腐的漏洞可钻。
今天小编就跟大家说说那些可能出现贪腐的灰色地带。
壹
卖房票
房地产市场出现过好几轮千人抢房、一房难求的高潮期,以苏州为例,往近了说有2015-2016年、2018-2019年,两轮,都是几个月就几乎翻倍的涨幅。
1000人抢200套房子,买到就是赚到,买不到的就相当于损失了上百万。
那么,谁来决定你到底买不买得到呢?当然是开发商的营销负责人了。
这时候,营销负责人就要“卖房票”了。
当然不是明目张胆地卖,而悄悄地卖。
被中国关系社会教育已久的购房者们,这时候纷纷机灵地开始四处托人找关系,通过牵线搭桥辗转找到项目营销负责人,表示想送几万元茶水费,请他帮助让自己能买到房。
如果1个买房人送5万元,200套房子就是1000万元,你说吓不吓人。
还有的营销负责人,让亲戚朋友交订金留房源,或者干脆直接保留一些内部房源不让普通消费者买到,等过段时间加价卖给真正想买房的人,直接网签不用过户,从中赚取巨额差价。
不光市场好的时候可以用权力寻租,市场不好的时候他们也没闲着。
比如前言中提到的万达中区某项目高管,就以市场不好房子难卖为借口,串通集团高层,以远低于市场价的价格把房子卖给供应商或其他有关系的人,让他们从中赚取差价,再从中收取好处费。
还有的营销负责人,上报集团给购房者打98折,签合同也是按98折价格签的,实际只给购房者打了99折,另外1个点的钱让购房者交给营销负责人。
如果购房者不同意,那就1个点的折扣也没有。
贰
吃回扣
这是特别好理解的一种贪腐方式,不光地产,各行各业都存在。
简单来讲,地产项目做营销是要花钱的,目前来看一般是总销金额的1-2%。
如果一个楼盘年销售额是10亿的话,那么营销费用就是1000-2000万。这笔钱可以用来投放媒体为楼盘做宣传,找广告公司做设计写文案、做沙盘、海报等销售物料,也可以做大型活动等等。
这就给了项目营销负责人吃回扣、捞好处的机会。
举个例子,一个立在市中心的广告牌租用一年就要花上百万,这其中可能有一半都是用做给营销人的回扣,拥有广告牌的媒体公司只拿到50万。
还有一种更可气,以前小编在广告公司工作的时候,明明我们公司提出的方案和设计更好,可开发商营销负责人却选了一家跟他有关系的广告公司,吃人家回扣不说,还指使他们剽窃我们公司的广告创意,你说有多缺德。
叁
吃分销佣金
在地产界,带客、分销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营销手段,但这里面猫腻特别多。
比如大约在10年前掘起的某房网,因为论坛做得好,成为了在微信还没有登上历史舞台之前的房产流量第一平台。
于是,他们就利用流量组织起了看房团。
简单说就是,让购房者花几万元在他们这购买白金卡,然后他们组织这些看房者到和他们有合作关系的各家楼盘去看房,无论是看中了哪家楼盘的房子,这笔买白金卡的钱都可以从总房款中扣除,还给购房者一定的折扣优惠。
但是,随着微信的兴起,网媒没落了,看房团除了一些想到售楼处免费拿礼品的大爷大妈,根本看不见真正买房人的身影了。
这时候,某些开发商营销负责人就打起了歪主意。
也不让某网媒组织购房团了,就是派人在售楼处一坐等客户上门交钱,楼盘销售员会强制所有购房者只要买房必须先到这家网媒的摊位上买白金卡,然后付房款时从里面扣除,这里面大部分钱某网媒都给营销负责人作为回扣了。
某网媒或某中介毕竟也没费什么劲、出什么力,收到这么多钱也应该知道是怎么来的,营销负责人只是把某网媒或某中介当成洗钱的工具了。
肆
房贷“2做1”
银行房贷“2做1”,就是本来购房者是买2套房,但因为首付不够就求到开发商营销负责人这里,营销负责人和银行勾结,通过弄虚作假给他做成买首套房的资格,让这个购房者获得总房款70%的贷款额度和打折利率,然后收购房者几万块钱,和银行相关人员分账。
或者把3房套认定成2套房,本来应该全款买房的客户,只要付总房款的50%或60%就可以买到第3套房,另外50%银行给他贷了款。
这种做法的最大问题是扰乱了金融秩序,加大了银行的风险。
要知道银行把2套房贷款额度提高到50%或60%、3套房规定必须全款,就是为了防止银行资金大量流入房地产行业,全民用银行的钱炒房,这样会加大房地产行业的泡沫,一旦泡沫破灭后果不堪设想,金融危机有可能会让中国经济倒退10几年。
伍
加价
前言中提到的,复星集团旗下被整肃的海南南亚特兰蒂斯高管就是将部分公寓与别墅加价出售给购房者,以此获利近2亿元。
大家可能会问:购房者明知加价为什么还要买?
房地产行情暴涨的时候,购房者脑袋是热的,也不会那么理性了,只要能买到房赚个上百万,他觉得多花了几万甚至10几万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能买到房最要紧。
写在最后
小编在写这篇文章时内心五味杂陈。
那些动不动高喊“活下去”的房企是不是弱势群体我不知道,
但购房者是实实在在的弱势群体。
面对地产开发商那些违规操作,
供应商与购房者有的时候为了个人利益委曲求全,
有的时候还为虎作伥,
与某些营销人员沆瀣一气,
这背后的原因也许有贪欲,
但更多时候只是想拥有1套房,1个家。
细想开发商贪腐人员拿到的巨额钱财,
都是一个又一个购房者的血汗钱,
即使有的是投资客,
但最终他也是加价把房子卖给了自住客。
为巨额贪腐最后买单的人,
都是真正需要住房子的人。
希望更多的开发商加强内部管理,
建立和完善有效的监督机制,
杜绝贪腐,
还购房者一个清明的消费环境,
给他们一个温暖的家,
让冰冷的楼市变得有温度。
The end